培养目标
学校着力于培养志远意诚、行圆思方,即志存高远、诚信笃志、行为规范、思维活跃的民族脊梁和社会栋梁。
课程设置
我校全面实施选课走班的教学管理体系,在严格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继承发扬十一学校总校“分层、分类、综合、特需”的课程体系,最大程度地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课程是学生成长的“跑道”,学校希望丰富、多样、可选择的课程体系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能帮助每一个孩子更好地发现自己、唤醒自己,成为自己。
目前,学校共开设学科课程150门,综合实践课程34门,职业考察课程39门,社团课程75门,游学课程11门,设置学生自主管理岗位60余个。作为北京市“综合教育改革实验学校”,2019年,我校被评为北京市课程建设先进单位。
一、分层课程:难度分层,适合学生不同发展方向
数学和科学领域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科自身体系逻辑严密,在基础教育的不同阶段,按照难度螺旋上升。而不同的学生的有独特的发展需求,不同的发展需求对这些课程的难度要求也不同。根据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方向等,我们在数学和科学领域对课程进行分层设计。
如考虑到新高考改革方案的要求,物理、化学、生物为参加合格性考试的学生准备了物理Ⅰ、化学Ⅰ和生物Ⅰ课程;为参加等级性考试的学生准备了对应的课程Ⅱ和课程Ⅲ。选考的学生选择课程Ⅱ还是课程Ⅲ,需要考虑个人未来的发展方向、对这门课程的喜爱程度、学习基础等几个方面。
不同层级的课程学习方式不同。有的课程是学生在教师带领下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展开学习,有的课程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有的课程以课题研究的方式展开。对于高层级课程的选择,学校会安排风险排查,帮助学生理性选择。
分层课程尊重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学生对分层课程的选择是由未来学习的专业方向决定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二、分类课程:内容分类,满足学生多样兴趣爱好
学生在语文、英语、体育等学科上的学习需求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横向的志趣的差异,不同学生可能对同一学科的不同方面的内容感兴趣。分类课程的设置同样是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的成长需求。以体育课程为例,我校有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武术、飞盘、游泳、攀岩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
分层课程与分类课程不是对立关系,而是层中有类,类中含层,相互关联。以语文学科为例,为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高中语文课程有语文Ⅰ、语文Ⅱ、语文Ⅲ三种。这三种语文课程的关系不是绝对的分层关系,并不是学习语文Ⅱ的学生就一定比学习语文Ⅰ的水平高。因为语文Ⅰ主要是面向那些理科思维比较强的学生开设的,通过目标的设定、材料的选择,让这部分学生也能爱上语文,习得扎实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样的语文课程设置,是层类融合的,它的根本目标是通过对学生群体的精细研究,为不同类型学生的更好发展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课程。
三、综合课程:侧重实践,拓展学生综合素养
为满足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需求,学校结合“志远意诚,思方行圆”的培养目标开发综合实践课程体系,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社团生活、职业体验、游学课程、高端项目研究课程、劳动实践等纳入,在学科课程之外打造出又一条落实育人目标的重要通道。
高端项目研究课程针对基础学科能力优秀(数学、人工智能、化学、生物、地理等),对科学项目研究感兴趣的学生,提供高端项目研究发展平台,培养学生系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指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比赛,撰写论文或发表专利,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综合实践课程包括“志远”“意诚”“思方”“行圆”四个领域。“志远课程”引导学生进行生涯规划,确立远大目标,启发学生立志成为某一领域的领军人物或杰出人才。“意诚课程”倡导学生诚信做人,突出培养学生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责任意识。“思方课程”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成为有想法的人。“行圆课程”突出日常规范的自主管理,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学校课程坚持五育并举,将劳动教育纳入到整体课程框架之中,进行全面统筹、系统设计。为了让同学们有机会亲身体验劳作过程,多角度体验从耕耘到收获的幸福感,学校建设了校内劳动实践基地,春耕秋收,当同学们收获了劳动成果后,他们可以运用在经济学课上学到的知识来定价售卖,还可以拿到厨艺教室一展身手,烹饪成美食,送到“校长有约”的餐桌上,与客人们分享评价。这样,劳动学习的链条通过不同的课程互相关联、延伸,大大提升了同学们的劳动综合素养。
四、特需课程:扬长补短,关注学生特殊需求
课程作为学生成长的“跑道”,不仅仅是学校老师自上而下开设的,更重要的是,很多都是因为学生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特需课程则是为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开设,实行一生一案,提供可选择的微型课程,多元评价,弹性学制。可以扬“长”,也可以补“短”,目的是让每一位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我校考入清华美院的第一届高中毕业生王宇梁曾说,“在学校,我参加易老师的美术特需课程,练习绘画。我也和郭老师一起,设计本子的封面,并且和她们一起去看艺术展。总之在亦中的三年,我会主动参加学校组织有关艺术的活动,开拓眼界和认知。学校为大家提供的多种多样的课程,再配上专业的老师,你只要多加尝试,充分利用好学校的资源,你会找到自己奋斗的方向的。”
通过学生的选择,让课程体系与每一位学生发生关系,唤醒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启动每一位学生自主发展的内动力,是我们课程的落脚点。教师作为课程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陪伴者,通过课程助力每位学生的成长,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