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7日下午,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北京十一学校语文学科主任闫存林老师,在我校7号楼307教室举行了“基于标准的学习”主题讲座,分享了他带领十一学校本部四高一教研组进行“基于标准的学习”教学实践中的相关经验,并解答了我校教师在“基于标准的学习”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
闫存林老师以“基于标准的学习之实施途径”为题展开了讲座。闫老师首先介绍了“基于标准的学习”的理论依据、核心理念与基本架构,指出“基于标准的学习”其重点是将传统的语文教学转变为一种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教师需要完成的是从教学到学习的身份转变,在真实的语言应用情境中,以项目推进的方式展开语文教学,围绕的核心是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及文化传承与理解。
接下来,闫老师介绍了十一学校本部四高一教研组在本学期为实践“基于标准的学习”设计的四个PBL项目,分别为:阅读克隆——科技文阅读(科技文排行),研读曹操——祭文阅读与曹操阅读(为曹孟德写一篇祭文),遇见未来——科幻文学阅读(科幻文学作品颁奖) ,学习报告——对前三个单元的总结报告(复盘)。闫老师以这四个项目为例,向老师们讲解了PBL项目的设计流程:首先是在学习标准中找到理论依据,以此为基础确定专题学习的目标,继而确定项目、选取资源并设计活动。闫老师强调活动的设计一定要以专题学习的目标为指导,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在项目中真正落实,也可以避免不同活动之间产生知识和技能的重复。
以科技文阅读项目的设计和推进为例。在此项目设计之初,闫老师首先明确的问题是为什么要进行科技文阅读,一是关乎实用性文本阅读,二是关乎科学与文明思想。以此确定在项目中需要落实的语文知识与技能点,并在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中找到相关的理论依据,从而进一步明确本项目的学习目标,比如准确筛选并概括关键信息等,继而制定本项目的核心任务是让学生在阅读一系列与“克隆”有关的科技文章及其他参考资料后,从某个角度对所读文章进行排行,最后小组发布排行榜。
之所以将“克隆”作为关键词,是建立了语文学习与现实的联系,也就是努力还原真实的语言使用情境。1月25日,克隆猴“中中”和 她的妹妹“华华”登上国际权威学术期刊 《细胞》封面,引发了人们对克隆的新一轮关注。确定了核心任务,闫老师又将核心任务进一步细化为主任务与子任务:主任务是为小组发布“独特的克隆——精彩文章排行榜”榜单;子任务一是绘制“一张图读懂”克隆技术的历史及意义(或一张图读懂某篇文字),二是小组完成“关于克隆的文献综述”。闫老师表示子任务一是受到了近来在媒体中惯用的“一张图读懂XX”的启发,这也是在语文教学中还原真实的语言应用场景的尝试。
明确了任务后,闫老师确定了阅读资源、提供了时间节点、阅读指导方法、小组写作量规、文献综述量规、榜单推荐工具、“一张图”示例、比较工具和榜单量规。学生们在闫老师的指导下,自觉自发地制作了属于他们的科幻阅读榜单,筛选信息—提取信息—概括信息—比较并评判信息的学习目标基本达成。
通过对四个PBL项目的介绍,闫老师明确了PBL项目的设计与实践流程和教师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还以实例介绍了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他们在教学活动中产生的学习态度的转变。闫老师强调教学活动的设计一定要有切实的理论依据、明确的学习目标、集中的主要任务和科学合理的量规。
以语文学科为例,闫老师强调教师一定要明确教学活动的语文性落实在何处,语文性的主要依据有课程标准、考试要求等方面,这样才能使活动真正落实为语文教学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学生活动。另外,闫老师指出“基于标准的学习”相关教学实践中一定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他建议老师们将问题明确化、公开化,如此才能逐渐找到解决的途径。
最后,闫老师就老师们在“基于标准的学习”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进行了解答。老师们表示听完闫老师的讲座,更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在“基于标准的学习”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践中还存在的不足之处,闫老师的耐心讲解为给他们的教学带来了非常大的指导与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