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我校初二年级师生前往国家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华文化的祠堂和祖庙,是集中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国家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这里收藏的140万余件藏品,充分展现和见证了中华5000年文明的血脉绵延与灿烂辉煌。
作为四个一活动的组成部分,本次国博参观学习活动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行前课程,由团委负责组织和策划,提前让学生们对本次参观活动有所了解,并强调一些注意事项。第二部分是当天的参观活动,由国博老师带领学生们进行学习和探究。最后一部分是行后课程,学生需要结合当天参观所学,完成相应的行后任务。三部分内容互相衔接,助力于增加学生参观学习的获得感。
当天13点30分许,我校师生首先在国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进入国博地下一层的多功能报告厅,观看了制作精美,气势恢宏的国博展品记录片。同学们惊讶地发现不少耳熟能详的展品背后竟有如此丰富动人的故事,而正是这些故事为一件件展品增添了更多的魅力。想到不少历史课本中出现的图片不久就能与它们近距离接触,同学们感到非常激动。
【我校师生认真观看有关国博展品的纪录片】
之后,我们分成7个学习小组,在国博老师的带领下,进入不同的展厅进行为时约1个小时的深入学习。国博老师解释道:“前几年我们给中学生制定的学习方案是带领学生从一个展厅到另一个展厅,但是发现学生的收获较少,记不下来太多的东西,于是我们改为现在的定点式学习,给学生发放相关学习资源,结合一个展厅的内容进行深入学习,这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引导学生能够举一反三,鼓励其走入更多的博物馆。”
【一边听,一边看,一边记,一边学】
【一言一行,彰显亦中学子素质】
【瞧,这不就是我们课本中出现的“后母戊鼎”吗?】
【兴致勃勃地听国博老师讲解】
【这个钱币很特别,我得照下来,回去再仔细研究一番】
【流传千年的文物近在眼前,莫名的震惊与感动】
15点半结束国博规定的课程学习后,同学们进入了自由活动时间。由于在行前课上大家已经明确了自己要做的行后任务,于是,解散后,大家直接奔向自己想要研究的展厅。类似于我校丰富的课程体系,本次行后课程共设计了3个不同的任务供学生选择。任务1是仿照《如果国宝会说话》的风格,为你喜爱的国宝写一篇文案。任务2是给国宝设计一款海报,突出趣味性和创意性。下面是我们小设计师的作品,请大家欣赏。
【晋晡】
【刘佳星】
【张梓轩】
【刘紫洁】
【王斯瑜】
针对选考历史的同学,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任务:“我给教材配插图”——从“复兴之路”展厅中拍摄5张图片,说明该图分别应该出现在八年级教材中的哪一课,并解释你选择的理由。这样的任务设计将历史学科的综合素养深入到实践活动中。可见,本次国博参观的三个不同的行后任务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符合我校“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的理念。
【徐清珊】
16点左右,大家乘坐大巴车返校。本次国博参观时间虽短,但却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及满满的收获。
【师雨轩】国博中的“复兴之路”展厅让我不禁感到十分惊叹,惊叹中国所受尽的苦难,更是惊叹革命志士们坚定的信念和宁死不屈的精神。这次国博之行让我对中国的近代史有了更深刻的记忆。
【韩雨凝】在这里有许许多多留存多年的璀璨的古代文化的遗产。这些文物令人赞叹不已,让人不禁追溯起那悠久而有波折的历史长河。这一次参观让我对祖国的古代文化有了新的认知和理解。
【朱雨佳】此次参观国博,带给我最大感受的莫过于听人面鱼纹彩陶盆的介绍了,我明白了它居然是用来盖在装尸体的翁上的,明白了上面我以为画出来很简单的图腾对于那时的人来说却是一个历史性的改变,它改变了我先前的许多看法。感谢此次参观带给我的知识,也让我对中国历史越发感兴趣了。
【袁曼榕】国博的魅力,一个来自“国”的庄重,历史长河的陶冶,另一个来自“博”的广阔与无垠。通过本次参观,我感受到了厚重的历史,感受到了历史的严肃与认真,这将启示着我们未来前进的方向。
【徐帆】我们参观的是“华夏佛缘”这一展厅,所谓华夏佛缘,便是从佛造像看中华悠久的历史文化。这次参观让我们了解历史,感受历史,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够创造历史的转折点,但每个人都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