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9日,在夏末的凉风中,北京亦庄实验中学年会如期而至。本届年会以“基于标准的教育”为主题,包括主论坛、海报展示和圆桌论坛三个部分。
主论坛:面对面展示
主论坛环节,十几位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智慧成果。他们有的在学科教学中进行探索,有的在分布式管理中将经验化为成果,有的则从部门的角度阐述了业务专业化的路径。
语文组的杨玲老师第一个上场,从学习目标、核心问题、任务资源及评估三个角度切入,阐释了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在语文组应用的案例。在杨老师的设计下,古人的辩论技术内化在了每个学生的心中。
“基于标准的学习”,使王淳老师的经济学基础课焕发了新的活力。经济学是大学专业课,与初中生的距离相对较远。王老师在课堂中通过改良学习目标、借助核心问题、设计基于真实的学习任务来增强了经济学对学生的吸引力。
张爽老师在入职后一直在本部授课。本学期她回归到亦中。在年会上,张老师在动漫课堂上以基于标准的学习为杠杆,依托技术技术手段和丰富的资源包,最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创造美的热情,为学生在艺术领域的专业化铺设了道路。
李上老师把基于标准的学习应用到了命题中,她紧扣核心素养,追求诊断内容的标准化。李上老师还将学生李天娇邀请到舞台上畅谈诊断的收获。天娇说,基于标准的诊断是他们学会了更多的反馈方式,如聆听教师讲评、撰写诊断总结、小组讨论标准答案等。
理化生学科以团队的形式亮相。学科组的老师们以实验为中心设计课程,学生参照标准化的步骤和细则,在过程中体会探索的艰辛,收获成功的喜悦。
除了理化生学科,初二数学备课组也集体上台做了分享。在刘正峰老师的组织下,备课组成员常经纬、刘晓倩、纪文开就大单元教学的设计、实践和反思进行介绍。刘正峰老师则讲述了Ubd带给学生的变化,孩子们从最初的忧心忡忡走向了现在的乐此不疲。
在李倩老师心目中,直升区的管理应该按照标准化的思路运行。她将工作定位为以学生为中心,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在基于标准的育人模式和学习模式下,直升区学生朝着成为领军人物的目标逐步迈进。
马士委老师分享时铿锵有力、抑扬顿挫,语言中透出他实行标准化晚自习、以制度来引导内心的坚定。他认为,管理也应该在标准下实现分层分类,利用感召的力量来形成文化,把学生培养成人格健全的人,使教育的价值最大化。
景繁凡老师统筹的教导处机构庞大,事无巨细。工作中,推不动、不理解、要得急等痛点在大框架下逐步暴露出来。景老师迎难而上,通过鼓励部门成员组织学习分享、追求业务专业化、设计可视化流程、寻找个性化途径和寓教育于服务中等手段来探索和实践服务的标准化。
主论坛邀请到了北京十一学校晋元分校的朱则光校长做点评嘉宾。朱校长在点评中谈到,伴随着社会和技术的发展,教师面临优越感的丧失,教的手段已经明显过时。要从教转为学,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教师的角色只是帮助学生在看见的基础上看懂。他肯定了本届年会分享的成果,对亦中课程系统和支持系统目前所具备的目标意识、工具意识和教育意识大加赞扬。
海报展示&圆桌论坛 心与心交流
3个学部,8个年级,12个学科。每一张海报都凝结了老师们的心血,承载了每个人在教育领域的思考。中午的百米长廊,人声鼎沸,场面热闹非凡。海报的主人们热情地介绍着自己的海报,给前来咨询的教育界同仁解疑答惑。老师们在一起交换想法、碰撞思维,以教育问题为核心进行讨论,在沟通过程中发扬了思辨精神。
下午的篮球场热闹程度毫不逊色,亦中各学科圆桌论坛在此集结。他们或低头深思,或颔首微笑,或侃侃而谈。老师们各抒己见,在开学前系统梳理了将要面临的挑战,描绘了新学期发展的蓝图。
本届年会展示了全体亦中人在“基于标准”的教育教学方面的探索成果。老师们大胆尝试、谨慎求证、众筹智慧,既在思维上革故鼎新打破思维定式,又在实践中孜孜不倦寻找策略方法。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愿这场精神盛宴过后,我们能够离标准近一点,再近一点。
文字:王冉冉
摄影:郭旷怡
腾晓东
美编:吕璐